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时间:2023-06-06 20:16:27 来源:新闻大战 作者:知识 阅读:940次

  时间:6月1日至2日

  日程: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中国历史研究院,特色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北京中轴线向北的键于结合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中国从楼下到楼上,特色步履匆匆纵览数千年。键于结合

  楼下,中国有以西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命名的特色专题展。石器、键于结合陶器、中国玉器,特色青铜、键于结合绵帛、中国竹简,特色荟萃千载文明。键于结合楼上,一场攸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座谈会随之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

  思考的,也是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的时代课题。

  几位发言的学者,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的发言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总书记专注倾听。

  有学者说,“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可水往哪个方向流,却是与现实的实践需要和社会制度密不可分的。”

  有学者说,“科技一往无前,文化则要‘瞻前顾后’。‘未来已来’这个词很流行,但不要忘了‘过去未去’。”

  有学者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

  回望,望向历史的深处,望向泱泱文脉、九州精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璀璨而久远的中华文明讲起。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他凝练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却又何止是在讲述文明?

  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他深刻分析“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却又何止是在聚焦“结合”?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他深入解读如何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却又何止是在诠释文化?

  贯穿这篇重要讲话的脉络精髓,是一条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由文明而思民族,去读懂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信念、胸怀、气节风骨。比如,讲到统一性,总书记的这些话字字铿锵,直抵人心: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这个国家念诵着经史子集,走过了数千年;这个国家学习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走过了上百年……穿越风雨,踏平大道,文明浸润于大国的筋骨血脉,融通于漫漫征途的步履坚实。

  路在脚下。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平静而充满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理论与实践,着眼的是治国理政的大文章。这篇文章,处处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总书记说:

  “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

  千古文脉一华章,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始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余年所走过的路,更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苦难辉煌的文明史。

  这条路,认准了就大胆探索,一往无前。

  自信充盈其间。

  总书记作出论断:“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创新贯穿始末。

  这些话富含哲思:“‘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会场,凝神静听。这些来自各领域、各地区的与会者们,不同的认知和实践积淀,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激荡出不同角度的思索,却有着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未来。

  他们将总书记的这席话记下,记在心里:“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5日 01 版)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姚明入选2023届国际篮联篮球名人堂
  • 中方前瞻中国—中亚峰会:将助力双方继续做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
  • 东西问丨许涛: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又一里程碑
  • 江南岸  绿意平添新动力(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玉树小朋友的人生第一次,埋下理想的种子
  • 外媒:以色列与杰哈德达成停火协议
  • 美媒:美元遭全球厌弃实属咎由自取
  • 瑞典采购新型装甲运兵车
推荐内容
  •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披露访乌细节:从华沙到基辅辗转十几个小时
  • 中方驳斥布林肯涉疆言论:毫无底线、荒谬至极
  • 军需大单莫轻信 擦亮双眼防诈骗
  • 探访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核心——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
  • 【中国焦点面对面】当前为何要大兴调查研究?
  •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特拉斯窜访台湾发表谈话